物种侵入如题 谢谢了

目前除了物种栖息地的丧失之外,外来物种的危害,也即是被人们称之为“生物入侵”是导致世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的最能引起关注的事情。英文“biologicalinvasion”,也有缩写成“bio-invasion”,在国内一般被翻译成“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离开其原生地,由原来生存地(国家、地区、生态系统等),经过自然(气流、风暴和海流等)或人为的途径传播到另外的一个环境中,损害入侵地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农林牧与渔业的生产以及人类的健康,而造成经济损失和生态灾难的过程。而对于“Alieninvasivespecies”一词,国内一些文献纷纷译为“外来入侵物种”,对这一译法,笔者经过考证,持有保留意见。 外来物种(alienspecies),或称非本地的(non-native)、非土著的(nonindigenous)、外国的(foreign)、外地的(exotic)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展潜力以外(即在其自然分布范围或在没有直接或间接引入或人为照顾之下而不能存在)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位,包括所有可能存活、继而是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这些物种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对生态系统有益的物种,许多农作物如玉米、小麦、大麦、马铃薯、辣椒、番茄、棉花等都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猪、牛、羊等家畜中的一些种类和品种也都来自其他国家,而园林、园艺中的例子就更是不胜枚举;一类是有害的物种。那些对当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的外来物种,被称为“入侵种”(invasivespecies),有时候我们称为“外来入侵物种”。总之,所谓“入侵种”特指那些有害的外来物种。然而,在中文中,“入侵”一词的意思多指“(侵略军)侵入国境,它是指一种行为,并没有指出其明确具有什么样的后果。所以,其形容词“入侵的”似乎就难以准确地表达英文的“invasive”中的有害性后果的含义。为了弄清楚“外来入侵物种”这个词的翻译是否准确,我们在此有必要考察一下生物入侵的过程和相应的生态学上的后果及“invasion”一词的中文译法。 生态学研究表明,一个入侵成功的外来种一般要经历存活、定居(establishment)和繁衍等几个阶段。外来入侵种与土著种的竞争,在资源有限时,因对其有共同需要而引起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被研究个体的存活力、生长和繁殖的降低。由于外来种的“入侵”所导致的生态学上的后果,以及人们根据这些后果对“invasion”一词的译语大致有以下几种: 1、竞争、占据土著种生态位:外来种在其入侵的环境中表现出很强的生活力和成功入侵主要归因于更适合环境条件和对天然植食性天敌的逃避。所以,有的词典中也有将“invasion”译成“侵入、侵占(指动、植物移植其他地区的大量生长)”,不过也有译成“侵位”的。 2、外来入侵种的化感作用:决定一个外来种成功入侵一个生态系统的因素有很多个,其中外来种在其入侵过程中向环境释放的化感物质是导致它入侵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外来种侵入生态系统后,不断向环境中释放化感物质,抑制邻近植物的生长,而自身获得更多的阳光、营养、水分和空间,因此外来种在生态系统中形成单一优势种,减少了当地生物多样性,生境多样性也有所减少,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威胁。这种现象又很有点象生物袭击,所以有的词典中将其“invasion”一词译成“侵袭”。 3、外来种对土著种的遗传侵蚀:分子遗传学分析的手段分析表明,入侵种与土著种之间的杂交和基因渗入比通常认为的还要普通。入侵中与土著种之间的杂交和基因渗入能给土著种带来破坏性的后果,有时甚至导致土著种的灭绝。随着生境片段化,残存的次生植被常被入侵种分割、包围和渗透,使本土生物种群进一步破碎化,还可以造成一些物种的近亲繁殖和遗传漂变。这种现象有点接近基因污染,所以,有词典将“invasion”译成“浸染”。 4、外来种入侵对土著种的其他影响:随同外来种侵入的病原菌的危害;外来种导致土著种的进化或习性的改变;入侵种与土著种之间的生态作用可以是直接的(如捕食、食草、寄生、竞争、互利共生等),也可以是间接的(如生境改变),导致土著种的种群生物学(出生、死亡、迁移)的变化;以及由于对外来种控制所引入的天敌对土著种的影响 从以上可以看出,外来种入侵所造成的危害是多角度的、巨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动物入侵种可通过捕食、食草、竞争和改变生境导致易受侵袭的本地种灭绝;植物入侵种可以彻底改变本地生态系统的火灾规律、养分循环、水文学和能量收支,使本地种丰度和生存力大幅度减少。而对于“invasion”一词根据外来物种进入后所造成的生态学上的后果而有“侵占”、“侵位”、“侵袭”、“浸染”等不同的译语,少有“入侵”这样的译法,只是在较近版的词典中在“biologicalinvasion”的词条下有“生入侵入”的译法。笔者认为,“侵入”一词与“入侵”还是有差别的:“侵入”表明,某种外力已经进入或有害进入的结果,而“入侵”则指进入或有害进入的行为,达到“侵入”这种结果的途径有很多,“入侵”只是其中可能的一种,而“入侵”的结果可能导致的是侵入成功或失败。事实上,导致外来物种侵入的途径确实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可以是自然侵入,如生物可以借助于气流、风暴和海流等自然因素,使一些植物的种子、昆虫、微小生物及动物通过迁移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在气候适宜、丰富食物供应和缺乏天敌的抑制条件下,得以快速增殖,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得以代代繁殖,形成对本地种的生存威胁;也可以由人类的因素而侵入,如殖民运动、农业和园艺需要及偶然输入等。特别是在现代,由于交通工具的革命,全球化的发展,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外来物种侵入现象大都是人类活动有意或无意地导致越来越多物种迁移引起的。生物侵入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活动把这些物种带到了它们不应该出现的地方。因此,我们称这些物种是“入侵的”、“有害的”实际上对这些物种而言是不公平的,它们只是呆错了地方,而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常常是人类的一些对生态环境安全不负责任的活动。外来入侵物种问题的关键是人为问题。而“入侵”一词带有主动性、自觉性、侵略性的进入之意,这常常与现代社会的生物侵入方式是不相符合的。因此,笔者认为,“biologicalinvasion”一词译成“生物入侵”似乎不够准确,因为,“入侵”一词的本身是一种行为方式而并非行为的结果,而“biologicalinvasion”中的“invasion”多指行为的结果,特别是有害性的结果。相比之下,“侵袭”一词较能贴近其英文原义,因为,无论是外来物种通过侵占生态位、化感作用、遗传侵蚀,拟或是其他方式侵害被侵入地的生态系统,危害当地的物种、环境或人体健康等,其实这些都是外来物种在当地所进行生态学上的袭击,它清楚地表明了侵入的外来物种在生态学上的危害性,是一种对危害结果的表述。这里,不妨看一看外文词典中对“invasion”一词的解释。在“Webster’sThirdNewInternationalDictionary”中有“invasion:②b,theintroductionorspreadofsomethinghurtfulorpernicious(~oflocusts).(笔者译注:有害或有毒东西的引入或传播,如蝗虫的引入)另如,在“OxfordDictionaryofEcology”中,“biologicalinvasion”一词被指向了“ecesis”(中文意为“定居”)词条,其解释为:“Theabilityofsomemigratingplantspecieshavingarrivedatanewsite,togerminate,grow,andreproducesuccessfully,whileothersfailtobecomeestablishedinthenewenvironment.Itrepresentsthethirdinaseriesofsixphasesinplantsuccession”.(笔者译注:一些已经进入一个新地方的外来植物物种的发芽、生长和成功繁衍的能力,而其它物种却不能在新环境中定居。它是指植物演替的六个系列阶段中的第三阶段。)在“Henderson’sDictionaryofBiologicalTerms”中将“ecesis”解释为:“theinvasionoforganismsintoanewhabit”。(笔者译注:生物对新生境的侵袭)而在《英汉双解生态与环境词典》中对“invasion”一词是这样解释的:(i)arrivaloflargenumbersofpestsinanarea,传播(大量的害虫侵入一个地区)。日本的山田常雄等编《生物学词典》中将“invasion”一词注解成“侵入”(指某种生物种转移到原无此类生物分布的区域内。)这里所列举的几例外文解释,其中有“引入”、“传播”、“定居”、“侵入”的解释,却无“入侵”之意,而且多指物种进入它地的后果。 再看看国内的汉英词典中对于“侵袭”一词的英语译法。吴光华主编的《汉英辞典》中把“侵袭”一词译为“invade&attack”。可见,“生物侵袭”一词较好地对应了英文中“biologicalinvasion”中外来物种侵入而袭击当地生态系统并产生有害后果的现象,先侵入后袭击,进而产生有害后果,而袭击的方式却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从以上可以看出,国内目前一些资料中将英文“biologicalinvasion”一词译成“生物入侵”确实欠佳,而译成“生物侵袭”似乎更为恰当。同理,把“Alieninvasivespecies”译成“外来侵袭物种”似乎比“外来入侵物种”更为妥当。当然,这方面已经有将“Alieninvasivespecies”译成“外来侵袭物种”的文献了,如王曦主编《国际环境法与比较环境法评论》(第1卷2002年)中就有一文将“invasivespecies”译成“侵袭物种”的,笔者认为,这是国内少见的较好的译法。本文对“外来入侵物种”一词进行质疑却无意标新立异,或向原译者进行挑战。笔者并非生物学家,只是对“外来入侵物种”一词进行纸上谈兵,旨在希望在以后的翻译工作中初译者在遇到常见词时能够谨慎对待,寻找一个更为准确的译语。当然,如果大家(包括生物学家和其他各家)都已对“外来入侵物种”一词约定俗成,其实也不妨继续使用该词。

(杭淑澜15615107052)外来物种入侵会带来的危害?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主要有哪些? - ______ 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对生物构成巨大威胁 已有288种外来物种入侵我国,其中,植物类188种,微生物类19种,无脊椎动物58种,两栖爬行类3种,鱼类10种,哺乳动物类10种.

(杭淑澜15615107052)外来物种入侵 危害的例子及其影响 - ______ 松材线虫 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首次发现,以后相继在江苏、安徽、广东和浙江等地成灾,几乎毁灭了在香港广泛分布的马尾松林.近距离传播主要靠媒介天牛,如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携带传播;远距离主要靠人为调运带疫(...

(杭淑澜15615107052)如何解决生物入侵的导致环境问题? - ______ 感觉这个问题,和治疗癌症一样, 解决了局部的环境问题,可能又会引入许多新的环境问题.比如在解决一些生物入侵种的时候,引入了另外一个物种来消灭这个物种,结果原来的物种消灭了,新的物种又成灾了. 生物入侵,导致的问题一般是物种灭绝或者农业林业的物种单一化.这个在目前还没有什么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法,虽然有一些针对性的措施,比如用某些农药来消灭紫荆泽兰,但是很难保证不会带来新的生态环境问题. 楼主可以默哀了, 我觉得这个是一个整体失衡的问题, 必须从根本上防治.但是本质上很多是人为活动造成的,除非“人不活动”才可能最大程度避免生物入侵. 因此, 个人觉得这是个无解之题.

(杭淑澜15615107052)亲们,有木有跟“生物入侵”有关的资料?谢谢哦~~ - ______ 首先,外来物种包括: 入侵微生物:主要是指对农作物、林木及经济鱼虾类带来危害的病原微生物,未包括人类和家畜疾病. 入侵植物:主要是指在农业、林业、湿...

(杭淑澜15615107052)生物入侵种的例子 - ______ 水葫芦,在南美洲的时候,水葫芦是很正常的,但是后来引进到中国,没过多久就大量繁殖,到现在,南方的河流,池塘,几乎都可以见到水葫芦

(杭淑澜15615107052)生物入侵事例,只要生物名称 - ______ 1. 紫茎泽兰 2. 薇甘菊 3. 空心莲子草 4. 豚草 5. 毒麦 6. 互花米草 7. 飞机草 8. 凤眼莲 9. 假高梁 10. 蔗扁蛾 11. 湿地松粉蚧 12. 强大小蠹 13. 美国白蛾 14. 非洲大蜗牛 15. 福寿螺 16.

(杭淑澜15615107052) 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发生影响.某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路边的一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种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 - ______[答案] 答案: 解析: (2) 入侵种群无基因突变 新环境与原来环境基本相同 (3) 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

(杭淑澜15615107052)关于生物入侵的几个问题 - ______ 1、松木虫病,白粉蛾病,欧洲的黑死病澳大利亚的天花2、比如澳大利亚、中国东部地区、200年前的美国大陆.生物多样性少,引进外来物种盲目是主要原因.3、1`某物种的新环境和原环境气候类似 2`新环境食源充足,竞争者少. 3`新环境生物多样性较单一.

(杭淑澜15615107052)论述:生物入侵与生物进化 - ______ 生物入侵是外来物种,在被入侵的地区没有天敌,因而不限制,当环境适合时可以疯长,侵占了资源,造成原来的一些生物减少,导致环境恶化.进化是生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速度很慢.前者是灾难,后者可以保持生态平衡.如果你需要《生物入侵的适应性进化及其影响》,留给邮箱,因为是pdf格式的

(杭淑澜15615107052)生物入侵的综述怎么写? - ______ 第一写明地点名称及入侵物种特点及原产地和入侵途径,第二写明当地物种概况和入侵物种现状及对当地物种的危害,第三写明当地环境为什么会适应其发展状况,最后写明当地环境部门是如何处理的及未来发展方向,希望能帮到你,下面给你...